Author name: Bradicator

做研究不能全凭兴趣(如何对科研充满热情)

以前老读到这样的文章,一个科学家,对科研非常有兴趣,非常有热情,每周工作六十多个小时,最终取得了重大发现,得了好多大奖,然后接受采访,说我对我的专业就是特别有兴趣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云云。每次读到这样的文章,我就想我对科研兴趣怎么这么一般,如果我要能和他一样有这种热情和精神多好。

谈谈我眼中的北大

今早看见朋友圈里转发《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》,北大人数最多,于是底下一片叫好:“校强我渣”,“666”。但是这真的说明我校666吗?如果高考成绩和人的潜力相关,那北大这么多年凭借金字招牌从全国各地招收人中龙凤,杰出校友多不是自然的事么。甚至如果中国的杰出人才就集中在几个大学,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,这说明我国好大学太少了。总而言之,杰出人才多不多不是判断一个大学好坏的标准。现在讲“用户体验”,既然大学很大意义上是为培养学生而存在的,有亲身经历的学生,对评判一个学校的优劣好坏,有很大发言权。

也谈读博后是否当寻找教职

我在申请时,读到过很多材料,告诉我在个人陈述中最好表现出以后进入学界的意愿,千万不能提自己以后想进入业界。其中原因是学校花钱培养博士,自然是有延续本领域学术火种的考量,培养你半天,你为学术圈什么都没做,就跑路赚钱了,当然不好。我当时对这个问题没什么理解,但也照方执行了。如今读博一年,身在其中,不断思考,今天给大家聊一聊我现在的见解。

Farm的乐趣

在出国之前,我对美国生活的印象主要来自于照片。那些照片里经常是蓝天白云,阳光草地,人人有车,设施无处不现代,到处透露着美国环境的优美和物质的富足。那时的我身居P大陋室,天天得去人挨人人挤人,而且水都没得喝的图书馆,还要吸霾,所以对这种美国生活羡慕极了。对美国生活的向往其实是我出国的主要原因,我那时想,如果能在这种环境中过日子,那不知道每天要有多开心。

不能说的秘密

Secret战队的提早出局是本次TI最大的冷门之一,在Secret与VP生死局的较量中,Secret的S4和VP战队的Illidan竞相划水,互飙演技,但最终还是S4技高一筹,助VP赢得了比赛。与S4形成鲜明对比的是EG双子星Arteezy和Zai,两人使尽浑身解数,数次打出精彩团战,力图以一己之力挽大厦于将倾,但无奈S4实在太划,两位天才少年饮恨钥匙球馆。最后时刻Arteezy孤立无援的影魔奋力输出的场景真是只能用悲壮来形容,那一幕真是让无数粉丝扼腕叹息。不过S4老爹还是厉害,一语成籖。

剑圣与雪球效应

常玩dota的朋友们都知道,三四个月以前,剑圣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英雄。这个英雄简单粗暴,非常强力,坊间传言玩剑圣能打出比自己实际水平高五百分的水平。这个英雄到底强在哪?打架凶?能单杀?

Scroll to Top